跑馬燈

稻香圖書館暑期親子班7/11日報名,7/19日開始開課,請大家、告訴大家!

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台大育種準備室(轉載)

台大育種準備室
建築年代最早可追溯到一九二五年、建齡超過八十年的「台大育種準備室」(舊稱種子研究室),坐落在台北市舟山路台大農場旁邊,是「台灣蓬萊米之父」磯永吉當初選育蓬萊米、從事農作物改良的原始基地,但這棟珍貴農業史蹟,卻將面臨可能拆除的命運!
擬改台大農業陳列館
台大農場場務會議日前決定,將把台大農業陳列館遷至台大育種準備室現址,若此案提交校務會議討論確定,此棟亞洲珍貴農業史蹟便要拆除改建;台大校史館助研究員張幸真及部分師生、校友大聲疾呼搶救,別讓台灣農業史上值得驕傲的足跡永遠消失!
昨日台大總務處召開「農學院農業生物資源大樓規畫興建會議」,與會主管對台大育種準備室要不要拆除,更出現不同意見對立,決議將對此案再做評估,由校史館等專業單位先做認定。
農藝系主任疾呼保留
農藝系主任郭華仁表示,過去學校紀錄對育種準備室的歷史背景並不清楚,當初沒有指定為古蹟,但最近地圖比對和文獻整理發現,此棟研究室不但年代久遠,且與磯永吉關係密切,其歷史價值珍貴,因此他提案建議保留。
但農學院院長陳保基認為,不是所有古蹟都要保存,台北市許多百年以上小學還不是都拆了,要保存真正有價值的,或者數位典藏保存也是不錯的方法,否則未來學校還要面對許多古物修繕問題。
台大育種準備室為舊式瓦房建築,內含辦公室、起居室、機房、儲存種子的冷藏庫、攝影暗房及閣樓,磯永吉遺留的手稿和大批農業相關文獻,四、五年前便是在攝影暗房的書櫃上發現;另有許多舊儀器和設備目前還堆在閣樓,等待農業史學家挖寶分析。
稱為「台灣蓬萊米之父」的日籍教授磯永吉,日治時代起在台工作長達四十六年,他遺留在台大農藝系的手稿、調查紀錄及農業文獻兩年前轉贈台大圖書館,近日經過初步整理發現,許多都是亞洲近代農業史的第一手珍貴史料!
台大校史館助研究員張幸真指出,磯永吉不但是讓台灣水稻耕種邁向科學培育的關鍵人物,調查足跡還遍及福建、海南島和東南亞,因身兼台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所長和台大前身的台北帝大講座教授,日治時代總督府的農業相關公文,均送到台北帝大給他批准,如今保留在台大圖書館的文獻紀錄,不少是全球僅此一件的正本寶物。
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賴光隆指出,日治時代台灣水稻以在來米為主,從日本引進的稻種一直難以在台栽培成功,磯永吉耗費十多年的田間實驗觀察,先把當時良莠不齊的一千多種台灣稻米,嚴選出三百多種限定栽種,再用日本稻種雜交選育出能在台灣生長的「蓬萊米」,大大提高台灣稻米的品質和產量。
賴光隆強調,磯永吉的貢獻不只在台灣,他長期累積的農業研發成果,結集成英文版的「亞熱帶稻米與作物輪作」,堪稱亞熱帶農作的聖經。六○年代我國透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贈送印度的蓬萊稻種,也因此在東南亞試種成功。
磯永吉研發改良的還包括甘蔗、地瓜、木瓜、亞麻、咖啡、小麥和豬雞品種等。因對台灣農業發展舉足輕重,光復後磯永吉是極少數沒被遣返日本、反被留用的日籍教授,一九五七年退休回日本時,我國政府為酬謝他對台灣農業的貢獻,由省議會決議贈與他終生食用的蓬萊米,每年專程寄送到日本,直到他過世為止。
搶救林地復育 刻不容緩
記者楊雅民/特稿
十年前,強颱賀伯狂掃台灣,釀成台灣前所未有的災害,隔了三年,九二一大地震更在一夜間震碎、震鬆了台灣的土地。往後,每逢颱風、豪雨襲台,大規模的洪水、土石流便如排山倒海般侵襲山區、沿海的村落,住在山區、沿海聚落的居民,生命隨時得與天搏鬥。
違法占用 無視公權力
取締高海拔山區違法濫墾、濫建,復育國土的聲浪喊得震天價響,但是,多年來,每次林務局要展現公權力,收回被違法占用,濫墾、濫建的林地,總會面臨占用者激烈抗爭,民意代表以砍預算施壓,而窒礙難行。
這次林務局緊鑼密鼓地開會研商、訓練各林區管理處第一線執行人員,大展魄力的要收回國有林地內被違法占用的濫墾、濫建地,因而被視為「不可能的任務」。
但國土復育刻不容緩,林務局經審慎規劃,才決定以「棍子」和「胡蘿蔔」雙管齊下的策略,同時以救助金「重賞」和司法訴訟的「嚴罰」措施,盼能以最和平方式,達成收回占用地、復育國土的目標。
收回期長 防搶建搶種
由於林務局收回被占用林地有時間的落差,整個時程長達四年,為避免有不肖民眾利用時間差,占用林地並搶建、搶種,企圖領取補償金,農委會務必要建立應變機制,防止新占用的案件發生,一經發現投機取巧的冒領補償金案件,應即嚴辦。
政府收回違法遭濫墾、濫建的國有林地的決心和誠意,應該要受到全民以及民意代表的支持;違法占用國有林地多年的民眾,也應認清國土復育已勢不可當,不應再以抗爭要脅政府,拒絕還地。

套句時下最熱門的環保電影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中所言,過去人類對環境做了很多傷害並非故意犯錯,但是,不能因為這樣,現在就持續犯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