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馬燈

稻香圖書館暑期親子班7/11日報名,7/19日開始開課,請大家、告訴大家!

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台大農場 綠房子(轉載)-2

綠建築的優點:
一、節約能源,例如太陽能集光、達到日間室內照明的作用。
太陽能熱水器、變頻冷氣、LED照明設施等,可以省電;二段式沖水馬桶、省水蓮蓬頭等,可以省水。
二、綠化美化,一方面可以使人健康,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,淨化空氣。
三、減少污染,像是廢水再利用,儲水、儲電的機能等等。都可以讓每一分資源達到充分的利用。

永續及環保建築用材
   在綠房子之中使用的建材,都儘可能的使用環保或者能夠永續使用的建材,例如使用玻璃作為隔間,使用鋼骨和塑鋼牆板作建築主體,以矽酸鈣板作隔間牆...在環保建材方面,電線使用的是燃燒後不會放出戴奧辛的環保電線。
雨水回收中水系統
   雨水這項珍貴的水資源,今天在台灣只有在缺水時才會想到它,雨季甚或颱風天大家多想迅速的將它排入下水道,流入河川送入大海,這種傳統集中式的排水方式,今天在全省各地的城鄉建設中屢見不鮮,並持續在進行。
21世紀將是一個爭奪水的世紀,世界將因暖化現象而缺水,汽車引擎將以水來替代汽油,除了地表水外,地下水仍是珍貴的水資源,台灣約三分之一的水量供應來自地下水,但地下水之補充也就是雨水之滲透,因地表雨水排水之迅速及有效,導致原應經過地表土壤注入地下的雨水,平白在水泥溝中流失了。
一塊基地上的水,一條馬路上的水,一個社區中的水,只要是人開發過的土地,水就一片片匯集了,排到了水溝與河川,於是降在一村一鄉一城的雨水,除少部份外就大都流入了大海。因此「保水」規劃將應成為未來基地建設,乃至社區開發准允通過的重要指標,缺水的大問題,必需由小處來著手,才有徹底解決的可能。
綠房子的四周均以草皮、塊石與透水磚舖設,庭園四周地表皆有緩坡,這些都能發揮排水與滲水的功能。
省水庭院的設計手法
<建築物屋邊以滲透帶替代水溝>
 為引導屋頂及牆面的雨水進入公共下水道,以往均在屋邊的四周設置小水泥溝,然而在今天保水概念下,這些小水溝均被滲透帶所取代,屋基邊一圈圈的菜畦與花圃最為常見;但有時為了防止雨水打到泥土而濺到房基,將房子下部弄髒,而改以碎石舖設的做法,這種錙銖必較的儲水做法,無外乎是對珍貴雨水資源保存的重視。
引導式的排水與滯水>
 雨水滯留在基地上與佇留在水溝或水塘中,讓其進行地表滲透,成了社區或基地開發規劃設計的新手法;要進行滲透,首要條件當然就是溝底、地底或基地表面水要能順利滲透,因此雨水在降到基地上那一刻起,大家就想儘方法保存與利用,連植草屋頂都可發揮延緩雨水下流的時間,屋邊的排水溝改成了滲透帶,庭院的草地與院邊的水溝均成了雨水滲透區,過多的水可在院中挖個池塘儲留,一塊小庭園將發揮自己基地雨水滲透處理的大作用。
 基地中過多的雨水將流入社區排水土溝中,進行基地外滲透,這時庭院不能滲透的水再進入社區主排水土溝滲透,這些溝道設計不以順利排水為原則,而以滯水為原則,於是雨天水量大時,溝中滯水設施所保留的雨水將可形成一個個小小瀑布,非常特殊。再說,這大水溝消化不了的雨水,將導入低地中的水塘儲留,水塘滿了,就再由排放口流入最終的蓄水湖。這一系列的雨水保存規劃設施,使得降在社區的雨能滴水不外流,因此分散式雨水處理方式、透水設施以及儲水塘之開闢,乃成了時下國外社區建設的首要工作。
   綠房子前後各闢有一個蓄水池,以儲存屋頂及地表過多的雨水,基地四周均以土溝作為排水及滲水用。
環保的植物淨水池
 園中植物傳統以往以供人食用、藥用、觀賞及生物棲息等為主,但今天植物也成了家庭污水處理的新寵,歐、美、加等國研發蘆葦淨化池已近廿餘年,現已積極商業化與推廣中,其優點在耗能少,僅及傳統污水處理池的10%左右,排放水質又較佳,淤泥還可就地回收送到農田利用,且蘆葦池景觀可融入庭院植栽群中或鄉野景觀中。
 這項淨水設施因節能、環保與景觀等多方面的優質因素,今天已在這些工業發達國家採用,我們應急超追趕,積極進行本土化的研究,以及早將這類天然的淨水設施應用在島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