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永 仁
明治19年(1886)生 福岡縣人
明治43年(1910) 24歲 渡海來台,任嘉義農事試驗場技師,從事稻米改良工作
後任職台中州農事試驗場,與
磯
永吉
共同進行稻米改良工作大正8年(1919) 至 大正11年(1922) 任台中州農事試驗場
技師
大正15年(1926) 台灣總督 伊澤 多喜男 將台灣生產的日本種稻米(稉稻)命名為"蓬萊米"
昭和2年(1927) 至 昭和14年(1939) 任台中州農事試驗場 場長
昭和11年(1936) 育成稉稻品種 台中65號
台中65號為龜治與神力兩品種雜交所選育出
為台灣第一個以雜交方法育成的水稻品種
由於其高產、米質優良,適合一、二期作栽培等特性使得稉稻取代秈稻成為台灣水稻栽培的主流
該品種曾推廣至硫球、尼泊爾、伊朗等地大規模栽培
為台灣早期最重要的蓬萊米品種
也是現今台灣大多數稉稻品種的祖先
昭和12年(1937) 應砂勞越(Sarawak)國王之邀前往婆羅洲(Borneo)北部指導稻作後感染結核病昭和14年(1939) 於田間作業中倒下去世,享年53歲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