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園常見之病害:褐根病、靈芝根腐病、煤煙病、白粉病、木材腐朽病
、枝枯病、銹病、黑腫病、褐斑病 、炭疽病
褐根病→ 病害初期為全株黃化萎凋,最後枯死。造成萎凋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直接危害樹皮的疏導組織,造成樹皮環狀壞死,導致水份及養分之輸送遭受阻礙而死亡。常見危害的植物有:樟樹、榕樹、楓香、木麻黃、鳳凰木、小葉南洋杉、肯氏南洋杉、台灣欒樹、黃連木、相思樹、印度橡膠樹、黑板樹、瓊崖海棠、大葉桃花心木、木棉、菩提樹、水黃皮、大葉山欖、龍眼樹、茄苳等。
靈芝根腐病→受害樹木的莖基部即進地表的根部常出現子實體,子實體的周圍常因大量黃褐色單孢子的釋放而有黃褐色的粉末。病源危害樹木全株的木材組織,包括根及莖,造成木材白腐朽。常見危害的植物有:樟樹、榕樹、楓香、木麻黃、鳳凰木、小葉南洋杉、肯氏南洋杉、台灣欒樹 、黃連木、相思樹等。
煤煙病→由真菌(主要是不完全菌及子囊菌)與坤成共同引起,主要發生在葉部枝幹之間。引起煤煙病的真菌並不直接吸取植物營養,而是以附著於葉或枝的昆蟲(蚜蟲、介殼蟲、粉蝨、木蝨等)吸汁性害蟲排出之液體為營養而繁殖,雖非加害於植物,但其煤粉會覆蓋植物表面,將全株汙染成黑色而嚴重醜化,嚴重時會訪害植物呼吸及光合作用,使葉片光合作用效率降低,造成樹木大量落葉,同時降低樹木對其他病蟲害的抵抗能力。常見危害的植物有:榕樹、芒果樹、菩提樹、黃梔花、竹子、榔榆、象牙樹、毛柿、龍眼樹等。
白粉病→引起白粉病的病原菌有許多種,皆屬子囊真菌之白粉菌目。一般發生在溫度及相對濕度較低的環境中。最大的特徵為菌絲在葉或嫩梢的表面輻射狀生長而形成白色的菌落,成熟時產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,分生孢子呈圓形、長橢圓、長筒狀等形狀,因病原菌的種類不同而有差異。病斑逐漸擴大,同時變為濃密,其表面生出白色粉狀覆蓋物,因此被稱為『白粉病』,病斑常互相癒合而形成更大的病斑。危害嚴重時,葉片黃化而提早落葉。常見危害的植物有:月橘、紫薇、樟樹、台灣欒樹、構樹、九芎、相思樹、青剛檪、櫸木、杜鵑 、梅樹及朴樹等。
木材腐朽病→大部分是由木材腐朽真菌所引起,它們能分泌多種水解酵素,把木材中的木質素與纖維素分解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,作為生活營養來源。侵入途徑主要是傷口以及枯枝。常見危害的植物有:樟樹、榕樹、楓香、木麻黃、鳳凰木、台灣欒樹 、黃連木、相思樹、雞蛋花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